
惠州電梯事故依舊沒有停止。電梯“吃人”的場景不斷上演,這讓我們心生畏懼。我們應當深思,電梯事件為何頻頻發(fā)生,而誰又應為屢次電梯“吃人”事件買單?
惠州電梯事故原因各異,但背后都指向一點:在經濟發(fā)展的同時,把電梯安全管理工作遠遠地拋在了后面。
惠州電梯底價接單,偷工減料
制造商成為了制造這場事故的源頭。當廠家壓縮成本,獲得豐厚利潤的時候,有沒有想過,那是在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做賭注。有沒有想過,傷害的不僅僅是一個人,更是傷害了一個家庭的支柱。他們發(fā)的是昧心錢,他們的良知會受到社會譴責,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惠州電梯維保問題事故,高達六成
在安全使用電梯上,維修工作人員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。《特種設備安全監(jiān)察條例》要求,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,并作出記錄。但是,真的有幾家使用單位做到定期維護,認真登記呢?惠州電梯定時的維護是工作的存在安全隱患,維護和保修變成了應付,成為了事故多發(fā)的原因之一,維修人員把維修當成形式,維修日志敷衍了事,未做到及時清理和維護,這是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,更是對百姓生命的漠視。
應付檢查惠州電梯安全,忽視安全問題
由于安全事故時有發(fā)生,各地有關部門著手狠抓安全檢查,人人皆知把惠州電梯安全問題分成兩部分:一是惠州電梯產品質量安全,二是惠州電梯使用程序安全。但是盡管如此,相關部門并未把安全檢查工作有效的落實,一些部門領導習慣了那形式會議,僅僅走形式,走過場,敷衍了事而已。這不僅沒有把好安全關,同時也沒有起到工作職責,也是工作責任的缺失。
雖然那些生命已在惠州電梯事故中逝去,但是那些生產廠家,維修人員,監(jiān)管部門真的有敲響警鐘了么?難道說那些失去的生命,毫無意義么?若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得到重視,做到安全生產,定期維護,把好安全責任關,做到履行工作職責,堅守自己工作崗位。杜絕惠州電梯事故,不越安全紅線,并以此作為前車之鑒,為其它單位敲響警鐘,讓慘劇不再發(fā)生。惟其如此,方能使人禍危及生命的事故少一點、再少一點。